首页>东营频道>内容详情

东营市扎实推进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二期)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申报工作

2022-06-11 09:20:2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王统鑫

6月10日下午,东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中心负责人周立城介绍黄河口区域被列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二期)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有关申报情况。

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工作是自然保护区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对于提升黄河口国家公园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2017年3月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申遗提名地预备清单,2019年正式启动申遗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科学划定申报范围。国家林草局确定申遗工作技术支撑单位为北京师范大学。自然保护区积极与技术支撑单位对接,结合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成果,初步划定了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和缓冲区范围,规划总面积5.6万公顷,其中提名地面积4.23万公顷,缓冲区面积1.37万公顷。

扎实开展申遗各项工作。制定申遗工作实施方案,联合技术支撑团队,先后完成迁徙期、繁殖期、越冬期等重点时期鸟类调查工作,完成月度鸟类观测任务,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数据资料,为申遗文本编制奠定了基础。并按照黄渤海申遗图片讨论视频会议要求,补充完善了保护区巡护监测、鸟类救护、科普宣传、湿地恢复、外来物种入侵防控等方面的图片资料。

积极编报申遗文本。收集相关基础材料,按照统一的内容和格式要求,组织编报申遗文本相关内容,报技术支撑单位汇总形成申遗总文本,并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审核。2022年1月末,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遗文本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审查,获国务院批复,已递交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进入申报材料格式审查阶段。2022年3月初,国家林草局保护地司反馈,申报材料顺利通过了格式审查。2022年5月23日至25日,围绕世界自然遗产展示中心建设、博物馆陈列展览、基层站点建设管理、社区共建等方面赴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考察学习。

下一步,自然保护区将按照国家林草局部署要求,加快编制完成迎检手册,做好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界桩界碑设置、宣传教育、社区共建等工作,全力迎接国际专家的现场检查,争取早日申遗成功。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赵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