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王统鑫
8月19日上午,东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走在前、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专场发布会。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江圣,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副县级干部侯振忠,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长纲,东营睿港招商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何宝民参加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围绕“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勇立潮头,全力打造国家绿色循环能源石化产业基地”这一主题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介绍,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全力打造国家绿色循环能源石化产业基地。经过16年的发展,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以港口为龙头,以芳烃、丙烯产业为核心的石化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9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580万吨,油品仓储能力达到1200万立方;建成了13公里的引桥,13公里的南、北防波堤,57个码头泊位,42公里的公共管廊带,连续两年港口吞吐量突破6000万吨;疏港公路、铁路建成通车,辐射全市及周边地区的外输油品管道正在加快建设,基本实现了公、铁、海、管多式联运的原料储存储运供应体系。2021年,东营港在全国化工园区和全省开发区综合考评中排名双双进入前10。
今年以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3000亿工业产值,50亿税收,2000万方原油一次性仓储能力和亿吨大港”的十四五奋斗目标,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力争在产业升级、科技赋能、环境打造等高质量发展工作上实现全面突破。
全力以赴促经济,以高速增长担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加强研判、科学谋划、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全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目前全区6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62家保持生产,工业产值前20的企业中19家企业保持生产状态。随着威联化学、亚通石化等骨干企业满负荷生产,亿维碳材料、泰特尔特种环氧树脂等高增加值的新项目投产,工业经济运行在上半年形成了“翘尾”效应。今年上半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38.8亿元,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5%,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8、13.4个百分点,均位于全市第一位。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25亿元,同比增长10.9%;外贸进出口364.61亿元,同比增长11.5%。全区实际利用外资到位6973万美元。
凝心聚力抓项目,以重大项目撑起高质量发展“顶梁柱”。东营港的发展已进入从先行到示范、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始终以项目作为开发区立区之本,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全力打造烯烃、芳烃两个标志性产业集群,推动园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突破。目前,总投资470亿元的17个省重点项目整体顺利推进,16个建设类项目已开工12个,开工率75%,全市投资贡献率43%;总投资1053亿元的市重点项目40个,34个建设类项目已开工30个,开工率88%,全市投资贡献率40%。其中,总投资160亿元的威联化学PX二期和PTA项目计划8月全部建成投产;总投资124.2亿元的中海油原油仓储项目计划9月投产运营;总投资123.6亿元的振华石化丙烷脱氢及环氧丙烷项目计划2023年10月中交;总投资101亿元的中海油渤海垦利油田群开发项目已完成16-1油田施工;总投资240亿元的富海集团聚酯新材料项目、总投资140亿元的山东能源海上风电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加快建成烯烃、芳烃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工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
抢滩突破建港口,以亿吨大港筑基高质量发展“垫基石”。东营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根据《东营港总体规划》方案,东营港采用栈桥与环抱式港池相结合的布局,码头岸线总长度36.3公里,规划生产泊位139个,港口通过能力2.46亿吨。目前,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加强与渤海湾港口集团合作,加快推进4个10万吨液化品泊位、2个25万吨单点系泊、内航道等工程建设。其中,总投资18亿元的4个10万吨级泊位工程年底前全部建成;总投资103亿元的东营港25万吨级原油进口泊位及配套仓储管道工程获得立项批复,正在办理用海手续和初步设计批复;总投资10亿元的东营港集装箱项目施工单位已经进场;总投资9.4亿元的东营港内航道项目立项已完成,计划下半年开工建设;总投资12.6亿元的通用泊位已完成立项,正在办理岸线手续。为打通海铁联运通道最后一公里,总投资11.3亿元的一突堤铁路专用线工程方案已确定,正在办理立项手续,在加快陆海统筹发展上争排头、站前列。
坚定不移谋创新,以创新引领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在绿色发展上探索路径。节能方面加强与北京大学、中国燃气的战略合作,打造全省首家能耗双控及双碳数字化平台,全面优化系统化、可落地的节能方案,统筹推进能耗双控及碳管理。减排方面加快大明热力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推广,在区内两家试点企业完成年捕集25万吨的基础上,鼓励区内企业建设二氧化碳捕集项目,推动区内排放大幅降低,为新项目上马腾挪空间。节水方面年内实施10万吨海水淡化项目,加快三个园区中水回用进程,在水资源集约利用上创出新路。在智慧赋能上走在前、争先锋。与华为、北京大恒、中国移动合作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在全国首次应用“数字孪生+数据中台”数据收集及建模技术,实现从碎片应用到系统集成,成为全国首个综合运用5G、云计算、AI、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赋能的智慧化工园区,获评“全国智慧化工园区建设试点示范单位”。着力在平台建设上有支撑、能转化。加快推进东营港生物医药产业园、创新原料药共享平台(中试基地)建设,搭建“产学研用”全产业链条,加快创新原料药科研成果转化;与美国产业巨头霍尼韦尔UOP共建的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利用其丰富的技术积淀,服务全区企业技术产品创新和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参照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院模式,高标准高规格打造了全省唯一一家高端化工行业创新创业平台。目前在研究院的“虹吸”作用下,已聚集“政产学研金服用”等方面合作单位80余家,正在开展小试研发的项目29个,正在论证的化工中试项目10余个。
重拳出击守底线,以果断举措筑牢高质量发展“防护网”。安全生产方面,狠抓重点领域整治,“四位一体”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除隐患、保平安”综合整治行动,充分发挥中海油安技服高水平专家团队作用,按照“大企业全面分析评估,中企业重点专项评估,小企业全面诊断检查”的方式,对企业进行解剖式检查和精准化帮扶,着力解决了一批影响开发区安全生产的本质性、根源性问题。常态化开展县级干部包靠企业带队检查和面对面活动,建立了“大执法、大联动、大督导”工作格局。全区建成特勤消防站4座、企业消防站12座,系统打造了涵盖危化品泄漏、火灾、爆炸等类型事故总人数400余人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14支。配备有高喷消防车、涡喷消防车、远程供水车组等消防战斗车辆58台,以及大流量灭火机器人、无人机、应急救援指挥车等专业救援装备。建成东营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中心、胜利油田海洋石油船舶中心应急救援队等省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区域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大幅提升。环境保护方面,编制《国家绿色循环能源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突出绿色循环理念,培育绿色循环能源高端石化产业集群,争创省级生态示范工业园区、省级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聚焦精准化治气,突出重点区域异味整治,紧抓挥发性有机物重点企业管控,加强柴油机械管控,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聚焦系统化治水,紧盯涉水指标及河流断面水质变化趋势,深化河流达标保障措施,确保河流水质稳步改善;加快推进城镇污水收集处理,整治入海入河排污口,以地表水质量确保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聚焦规范化治废,强化企业危险废物监督检查,通过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突击检查和联合执法等方式,对全区涉废企业全面排查整治,彻底扭转环保问题突出的被动局面。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快马加鞭。下一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将锚定目标,继续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山东商报》社主办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157号天鹅大厦 联系电话:0531-88197600 邮编:251000
速豹新闻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subao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7018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