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东营频道>内容详情

东营这十年|河口区: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努力打造乡村振兴河口样板

2022-10-12 19:57:2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王统鑫

​10月11日,中共广饶县委“东营这十年·广饶”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河口区委书记赵书刚就推进乡村振兴相关工作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赵书刚指出,近年来,河口区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紧紧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奋斗目标,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努力打造具有沿黄、沿海、盐碱地特色的乡村振兴河口样板。

河口区夯实产业基础,始终将“产业兴旺”作为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河口区海洋资源丰饶、土地资源宽满的优势,先后建成了澳亚三大万头奶牛牧场、省内单体日处理能力最大的高端乳制品加工厂、百万亩生态渔业区等一批重大项目,“黄河口文蛤”“河口刺参”等地方区域农产品品牌享誉全国,培育形成了绿色种植、现代畜牧、生态渔业三大主导产业,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种养循环试点县。立足全区盐碱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盐碱地特色农业,成功引进百合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与育种创新基地、黄河三角洲(河口)耐盐碱大豆产业创新中心等耐盐碱种质“育繁推”项目,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6.68万亩,9月23日,第五届中国大豆高峰论坛暨盐碱地大豆种业现场会在河口区成功举办,进一步展现了突破技术封锁、端牢中国饭碗的河口路径和河口担当。下一步,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让风吹麦浪、五谷飘香的画卷铺满全域,将河口打造成为山东的“北大仓”。

河口区强化人才科技支撑,把人才作为农业发展第一资源,坚持“外引”“内培”两手抓,柔性引进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院所专家教授40余人,澳华生科动物体外受精胚胎实验室建成运营,中国农业大学胡树文教授工作站、中科院海洋牧场工程实验室、蓝色粮仓等一批科研平台成功落地,“华春1号”“鲁海2号”刺参新品种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审核认定,科技对农业产业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同时,河口区大力实施职业农民“头雁”引领行动,高质量高标准推进专家服务基地建设,全区共建成省市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8家,市级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及农业新技术示范基地8家。

河口区积极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村级实践站建成率100%,涌现出孤岛镇“东方红”、义和镇“苹果树下新生活”等特色品牌。深化文化遗产保护,“义十一井”获评山东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成河口文创产业基地,黄河口烙画、杨氏面塑等12个非遗项目入驻。始终坚持文化服务惠民,5个镇街驻地都建设了标准综合文化站,所有村(社区)全部建立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乡村剧场66处,为80个城乡文化广场安装无线WIFI,乡村文化供给不断提质增效。大力涵育文明乡风,实施“反对浪费、文明办事”移风易俗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婚俗、殡葬改革,创建省级以上文明村镇19个,区级以上实现全覆盖。

河口区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稳妥有序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综合治理、“厕所革命”和“四好”农村路建设,村庄清洁行动覆盖率达100%,农村无害化厕所覆盖率达94%,县乡路三级路以上占比达56.32%,推动全区农村人居环境从“干净、整洁、有序”向“整洁、优美、宜居”跨越提升。

河口区强化党建引领,把党的领导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大力实施“四派四联四带”系统帮扶工程,建立农村产业扶持“资金池”,创新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大田托管等发展模式,成功争取为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县区,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力支撑。探索实施党建引领农村“三变”改革,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广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组建海洋产业等7个特色产业联盟,各级各类经营主体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劳务合作社212个,带动村集体增收3203万元、群众增收9460万元。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赵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