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东营频道>内容详情

东营这十年|垦利区:积极推进盐碱地农业绿色发展 建立盐碱地综合利用“垦利样板”

2022-10-14 11:16:0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王统鑫

10月13日,中共垦利区委“东营这十年·垦利区”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垦利区委副书记、区长解洪涛就盐碱地综合利用方面相关工作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解洪涛介绍,垦利现有盐碱化耕地面积64.5万亩,占全市的33%。推进盐碱地产业化发展既是垦利的使命所在,更是潜力所在。近年来,垦利区积极探索盐碱地多元化利用途径,推动盐碱地种业创新、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精细化生产,建立起了“产业链条全、创新能力强、生态模式新”的盐碱地综合利用“垦利样板”。

一方面是“靶向发力”筑牢产业链条基础。突出良种选育,着眼“打好种业翻身仗”,建设黄河三角洲3000亩全梯度耐盐碱作物种质创新利用、国家水稻品系对比试验示范等4个制种、繁种、试验示范基地,推动“改地适种”向“改种适地”转变。突出品质提升,抢抓特色农产品培育,黄河口莲藕继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大米之后,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五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市3个优势区均落户垦利。突出产业融合,整合葡萄旅游节、大闸蟹美食节、红光赶海节等20余处休闲农业资源,发展“农业+旅游”“农业+康养”等新业态,年均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2.72亿元。

一方面是“科技助力”提升产业链条水平。做好专业人才招引,先后引进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高效生态农业创新类专家2人、黄河三角洲学者涉农专家11人、涉农博士后1人。强化科研平台打造,与黄三角农高区、杨凌农高区2个国家级农高区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建设国家大豆耐盐碱区域试验基地、垦利区盐碱地综合利用创新示范园区和全市第一个功能农作物研究院。推进成果示范应用,整合8个村、2万亩土地建设万亩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目前已完成深度改良5000亩,含盐量由16‰降至3‰以下,亩产达到一类苗田产量的80%,实现改良后当年种植当年丰产,“济麦60”实现平均亩产460.98公斤,成为盐碱地小麦高产典型。

另一方面是“生态给力”优化产业链条路径。加快农业绿色转型,建设6000亩有机肥、秸秆还田试点,全面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持了零增长。垦利区拿出8500万元,对黄河沿岸的养殖场全部进行了改造,新建2处循环利用中心,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超过9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积极探索有机种养新模式,发挥土地最大生产潜力,实行多种、多层立体混养、轮养、套养种养模式,天清湖、红光湿地构建的“水稻—泥鳅”“芦苇—河蟹”高效立体生态种养,实现了“一田两收、一水两用”。

下一步,垦利区将围绕国家所需,发挥垦利所长,不断提高盐碱地产业化水平,更好地向盐碱地要潜力、要效益,走出盐碱地农业绿色发展新路子,为全省、全国盐碱地科学利用作出示范,为端牢中国粮食饭碗贡献垦利力量。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赵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