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东营频道>内容详情

东营市:不断优化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水平

2022-11-14 08:53:0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王统鑫 张宇轩

11月11日,东营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增进民生福祉工作新闻发布会。东营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鲍建强,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许建仁,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桂林参加新闻发布会,介绍近年来东营市加强基本医疗服务建设增进民生福祉工作的有关情况。

鲍建强介绍,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东营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不断创新服务举措,拓展服务内涵,着力为人民群众提供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优质服务,切实增强了群众对基本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坚持科学精准,疫情防控平稳有序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慎终如始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守牢疫情防控底线。因时因势科学调整疫情防控策略,严格监测预警、重点人员摸排管控、核酸检测、集中隔离点建设管理、新冠疫苗接种等措施落实,从严从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群众健康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持续提升疫情处置能力。完善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建设,储备设置方舱医院4家,市及各县区均设置1家“一点两区”救治医院,坚持以快制快,快速有效、科学精准、规范有序应对处置本土疫情,全市疫情防控形势持续保持平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稳妥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强化新冠病毒疫苗供应与储运管理,有序推进宣传发动、接种能力提升、规范安全管理等工作。截至11月9日,东营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585.34万剂次,213.5万人完成全程接种,筑牢抗疫免疫屏障。驰援外地同心抗疫。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先后抽调26批1334名医务人员支援上海、海南、西藏、新疆和青岛、济南、滨州、泰安等地,获得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展现了东营市的良好形象。

坚持优质高效,医疗服务品质稳步提升

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多措并举丰富医疗卫生资源,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医疗服务供给不断增加。持续加大卫生投入,总投资80.77亿元的17个市县级卫生健康项目顺利推进。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1807家,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6.24张、卫生技术人员数9.90人,服务可及性明显提高。主要健康指标持续向好。截至2021年底,东营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27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6.95%,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降至7.42/10万、2.23‰,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省、全国先进行列。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市人民医院、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分别与山东省立医院、齐鲁医院、山东省中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全市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全部建成胸痛、卒中、创伤、癌症、孕产妇救治、新生儿救治等“六大临床中心”。实施临床专科能力攀登计划,全市建成1个国家级重点建设专科、8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个省级县域临床重点专科,规划布局5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疑难重症诊疗救治能力不断提高。群众就医体验明显改善。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管局出台《医疗医保医药便民服务20条》,全面推行一站式综合服务、全程导诊、预约诊疗、网约护士等服务举措。印发《医院智慧服务十条措施》,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全部实现20分钟内精准预约诊疗,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实现检验结果线上查询。17家医疗机构、1212名注册护士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上门服务3350余次。信息化建设作用凸显。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健康查体等系统全部互联互通,二级以上医院就诊“多卡融合通用、市域信息互认、充值余额共享”,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坚持惠民利民,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持续推动政策、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向基层倾斜,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深化医改成效显著。不断深化“医联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市组建16个专科联盟、18家城市医联体、4个跨区域医联体、5个县域医共体,东营市被确定为国家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市,3个县区入选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5处县域医共体总院均建成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中心。筑牢卫生服务网底。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质服务基层行”达到国家基本标准、省提升标准、推荐标准比例分别为90.74%、66.67%、33.33%,建成省、市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21个、152个,建成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色专科100个。加大技术帮扶力度。扎实推进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市级医疗机构派驻基层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医师88人,城乡医疗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入推进医防融合。开展“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成功入选省级试点市。在全省率先推进镇街、村居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建设,完成1895个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组建。

坚持守正创新,中医药发展实现新突破

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让群众看中医更方便、用中药更放心。不断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政府办中医医院设置实现县区全覆盖,各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全部设立中医药科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国医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5%以上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着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基层医疗机构中医服务能力提升”民生实事项目,为668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配备中医药诊疗设备、打造中医药文化环境,建设109处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大力加强中医药学科建设。市中医院肛肠科等10个科室入选第二批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建立4处省级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确定10个市级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10个市级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加快推进共享中药房建设应用。在利津、广饶、河口建成投用3处市域共享中药房,覆盖全市800余处基层医疗机构,4家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全部推行“中药代煎配送到家”服务,让群众获得更好的就医用药体验。

坚持以人为本,“一老一小”权益更有保障

聚焦“一老一小”重点人群,不断健全完善服务体系,提高保障服务水平。积极落实优化生育政策。全面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加快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快速发展。推动胜利油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属地管理,让油田失业无业计生人群享受到与地方同等扶助待遇。全力推动医养健康工作。推进医养结合深入发展,在全省率先实现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县、镇(街)三级全覆盖。多渠道增加健康养老服务供给。全面落实优待老年人政策。修订《东营市优待老年人规定》,老年人生活救助金发放人群扩大到70周岁及以上符合条件人员,同时将居住在胜利油田、石油大学和军马场移交社区内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一并纳入发放范围,东营市老年人优待政策在全省处于领先。

坚持改革赋能,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全面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切实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全力健全医保制度体系。持续提升门诊保障力度,开展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专项行动”,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节省开支3266万元。建立健全全市统一规范、可持续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指导商保公司建立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惠东保”。全力推动药品耗材集采政策落地。全市集采药品总量达到390余种,医用耗材总量19大类。其中,集采药品平均降幅超过50%,累计为群众节约就医费用超过2.8亿元。全力推进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全市参保人在全国5.9万家医疗机构发生住院费用、7.3万家医疗机构发生普通门诊费用可以直接异地联网结算。自今年1月1日起,省内跨市临时外出就医取消备案手续。全力推动医保服务延伸下沉。全市351个村级卫生室开通门诊慢性病医保延伸服务,覆盖参保群众126.8万人,为周边7.7万名慢性病患者就近提供医保慢病服务。全力提升医保经办服务水平。在全省首家完成医保移动支付上线工作,参保人通过手机即可完成医保缴费。今年以来,实现医保业务“网上办”“掌上办”,不见面办理116万件,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

坚持多措并举,药品监管更加有力

加强药品监管,坚决守住安全底线,促进医疗市场秩序规范有序。加强药品风险排查防控。部署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药械使用单位专项检查等行动,对药械经营使用环节实施全覆盖检查,依法打击非法渠道购进、无证经营药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全市检查零售药械经营使用单位3441家。加强药品质量监督。严格落实省市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抽检计划,加大集采中选、疫情防控、临床常用药械和不良反应集中及投诉举报多品种抽检力度,组织完成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抽检640批。压实药品安全主体责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药品零售使用单位主体特点,分类制定药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组织全市零售药店、医疗机构对标自查、承诺践诺,强化从业人员质量安全意识,督促落实药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宣传培训。举办全市药械化监管知识培训班,推进药品监管与社会治理网格深度融合,编印《药品监管工作手册》《药品使用监管法律法规汇编》《社会治理网格员药械化服务管理指南》等资料,提升从业人员守法意识。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赵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