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东营频道>内容详情

东营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2022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700亿元

2023-01-13 10:42:0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王统鑫

1月12日下午,东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东营市海洋强市建设工作情况。东营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荆向辉,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海洋发展科科长赵磊、渔业渔政科科长高爱欣参加发布会。

荆向辉介绍,2022年是东营海洋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一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推动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科学谋划,系统推进,海洋强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预计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7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8.7%左右,海洋经济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聚力实现海洋产业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始终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立足海洋资源和产业基础,加快推进传统动能向中高端迈进,积极培育壮大新动能,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海洋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现代海洋渔业提质增效成效显著,2022年全市渔业实现水产品总产量53.1万吨,同比增长4.1%,增速位居全省前列。海洋化工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以园区化、集群化、绿色化为方向,推动化工企业向滨海化工园区集中,重点开发海洋无机功能材料、海洋高分子材料,打造循环化全产业链条的高端化工生产基地。海洋油气业产能稳定。胜利油田海上原油产量稳定在350万吨左右,聚焦规模增储和商业发现,持续向页岩油、深层、超深层拓展发力。我国石油勘探开发领域首个混合所有制项目—中海油垦利16-1油田投产31口井,日产原油达到1400吨,全年生产原油突破50万吨。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海洋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实施“链长制”,强化政策扶持,用好3亿元的技改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石油装备产业发展,全市规模以上海工装备企业达到116家。海洋电力业发展迅速,积极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大力发展海洋新能源产业,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新增并网150万千瓦,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491万千瓦,增长63.5%。海洋生物制品业逐步起势。充分利用黄河三角洲丰富海洋资源,落实《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八条措施》,引导支持现有医药企业精准对接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中国海洋大学等涉海医药科研机构,开展科技攻关、成果转化。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实现破题,将海水淡化作为重要战略性备用水源,以沿海工业园区为重点,实施沿海工业园区“增水”行动。

海洋服务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滨海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深入挖掘沿海风情风貌和海洋文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海洋交通运输业稳中加固,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三年突破6000万吨。2022年再创新高,达到6300万吨。

聚力实现海洋环境美,海洋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牢记“国之大者”,坚持生态优先、陆海统筹、系统治理,以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为引领,坚决落实承担的黄河国家战略任务,实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生态修复项目,加大互花米草治理力度,努力建设人海和谐美丽海洋。

坚持依法依规保护治理。颁布实施《东营市海岸带保护条例》《东营市湿地保护条例》,编制完成《东营市海岸带保护规划》《东营市国土空间规划海洋专项研究报告》,海洋生态建设步入法治化轨道。优化岸线保护布局,全市自然海岸线总长度达到201.92公里,自然岸线保有率43.56%。积极参与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配合做好渔业养殖用海到期退出工作。

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实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生态修复项目,退养还滩549.57公顷、修复滨海湿地2197公顷、岸线5.326千米,2022年6月入选自然资源部渤海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加快推进2022年东营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已完成潮滩疏通30千米、坡面生态提升12千米、退养还海129 公顷,构建块石牡蛎礁7.6千米、活体牡蛎礁300公顷,修复盐地碱蓬1278公顷、海草床50公顷,底栖生物增殖100公顷。我市2023年生态修复项目成功入围中央财政支持项目名单,获中央财政支持资金3亿元。

全力推进互花米草治理。主动承担互花米草专班办公室职责,成立县级干部带队的现场督战队,及时调度督导互花米草进展情况,截至目前,需巩固治理的4386.4公顷地表植株基本清零;今年新治理的6161公顷,已完成全面刈割和翻耕工作,完成全市互花米草治理任务。

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养护。争取省级以上增殖放流资金2600余万元,承担中央和省级增殖放流任务8.24亿,已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放流中国对虾、海蜇、三疣梭子蟹苗种8.5亿单位,近海渔业资源持续恢复。

聚力实现海洋管理优,海洋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围绕保障重大项目用海需求、统筹全市海洋经济发展、海上生产安全等重点领域,发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创新实干、事争一流,海洋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扎实做好重大项目用海服务保障。全力支持海上风电、海上光伏项目建设,在全省率先完成了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山东能源渤中海上风电A场址用海预审,创下国内海上风电取得核准最快记录。扎实做好东营港25万吨单点系泊项目建设,项目用海正式获自然资源部批复。大力支持中海油发展,国土空间规划(海洋专项规划)为中海油用海需求留足发展空间。

常态化开展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建立涵盖全市2839家单位的涉海企业名录库,编制海洋经济季度监测评估报告,完成海洋生产总值核算等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利的数据支撑。

加快高端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市政府与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共建的黄河三角洲海洋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院进展顺利。目前,全市累计获批国家级海洋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备案海洋领域院士工作站6家,认定海洋领域市级重点实验室8家。

扎实筑牢海洋安全屏障。深化山东省(东营)海洋预报减灾综合示范区建设,完成沿海风暴潮淹没区危险等级划分和安全区划定工作,在24小时常规预报基础上,将预报时效拓展至72小时,并在节假日期间对沿海旅游景点推出了6小时专项预报。扎实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坚提升、安全管理能力提升、百日会战等四大专项行动,渔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下一步,东营市将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向海图强、经略海洋,奋力开创海洋强市建设新局面,为东营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做出海洋更大贡献。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赵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