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谋划的季节,更是将理想付诸行动的季节。践行根本宗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等不得,歇不得。
自3月9日全市“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动员会议召开以来,东营市各级各部门单位、广大干部迅速行动起来,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以改进作风、服务群众的新成效,助推东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截至目前,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工信局、市委老干部局、市委党史研究院以及垦利区等有关市直部门单位和县区通过召开动员会议、座谈会议、实地调研等方式作出安排。东营大地上,新一轮党员干部下基层的热潮正在涌起。
不搞“大呼隆”,抓在平时,融入日常
这次活动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抓手,是夯实基层基础、筑牢战斗堡垒的有利契机,实行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市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全覆盖,广大干部联系服务1664个村、232个社区、1000家企业、100个项目工地。虽然规模大、范围广,但是不分阶段、不设环节、不搞大呼隆,广大党员干部将紧密结合实际开展联系服务,切实把活动抓在平时、融入日常。
市委出台了《关于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推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指出,鼓励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发挥主观能动性,做活“下”的载体,健全“联”的机制,鼓励结合参加村(社区)主题党日、民主议事会等方式进行联系,将联系服务融入日常。在联村、联社区对象确定后,市、县(区)直部门单位明确1名责任领导牵头实施,确保每个村、社区都应有1名县级干部或科级干部联系。提倡组团式结对联系服务,入户、进楼栋单元时,一般要有2名以上干部,确保“进得了门、说得上话、谈得了心”。坚持“四不两直”调研,防止影响基层正常工作。同时,鼓励部门单位根据自身职能,创造性探索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
不是“例行公事”,扑下身子,脚沾泥土
下基层不是“例行公事”,完成“任务”,只有带着深厚感情,扑下身子、脚沾泥土,才能真正摸清实情、解决问题,才能让群众得实惠、真满意。
这次活动,市级领导干部将带头“打头阵”。在农村,每名市县机关干部联系5户左右的群众,每年入户联系走访不少于4次,他们将重点当好“五员”,既要当好政策“宣传员”、党建“指导员”、发展“规划员”,还要成为民意“情报员”和群众“服务员”。在社区,2名机关干部联系小区的1个楼栋单元,参与做好7个方面工作,包括宣传党的政策、加强党建指导、联系服务群众、参与民主议事、提升物业服务、担任兼职楼长、参与志愿服务。
设定的硬性要求,必须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党员干部将深入群众察民情,通过蹲点调研、楼栋“遍访”、结对联系农户等方式,认真倾听群众心声,全面掌握基层情况。他们要求真务实解民忧,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解决好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用心用情暖民心,真正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群众工作,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干部作风的转变、党和政府的温暖,真正架起党群干群的“连心桥”。
在联系服务企业上,广大党员干部将带着发展重任下基层,在服务中心大局上求实效。据了解,活动将从市县乡三级中选派1000名干部,分别联系1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时,在部门单位联系1000家企业的项目工地中,选取100个以上省市重点项目,由联系该企业的干部一并联系。党员干部将按照任务清单,深入企业一线和项目现场,在摸实情、讲政策、解难题、推项目、优环境等方面下功夫,全面了解企业和项目运行情况、困难诉求、意见建议,协调解决项目建设、手续办理等实际问题,营造最优发展环境,让企业满怀信心加快发展。
不搞“花架子”,即知即改,用情服务
开展这次活动,就是要让各级干部在联系服务群众中进一步强化实干担当、提振争闯劲头,更好凝聚干事创业强大动力,以干部下基层的实际成效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
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活动中,东营市各级各部门将以“一盘棋”思想,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把解决问题作为活动开展的落脚点,加强系统设计和制度安排,完善问题收集处理机制,构建起从发现问题到交办、处理、反馈、督办的闭环体系。建立即知即改和交办督办机制,分类建立问题台账,限期整改到位。落实“双评”机制,请群众评工作评作风、请企业评环境评服务,自觉接受监督,倒逼服务效能提升。构建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推动各级干部“连心走亲”常态化、一线解决问题制度化。创新各领域工作推进机制,推动各级各部门围绕工作落实、项目推进、流程优化、自身建设等,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形成一批务实管用、群众认可的制度办法。
东营市将加强对活动的督导调度,督促各级各部门单位制定联系服务工作方案,细化到村、社区、企业,明确责任到单位、到人。把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作为作风建设提升行动的一项重要载体,坚持在解决问题中看干部担当、评作风表现,加强跟踪问效和督促指导,多措并举解决党员干部下基层过程中的各种作风突出问题。
来源:东营网-东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