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张宇轩
6月29日,东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东营市社科规划工作新闻发布会。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市社科院院长张和森;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继红参加会议并介绍有关情况。
张和森介绍,社科规划工作系社科联核心业务之一,是服务党委政府决策的主要渠道,也与广大社科工作者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非常高。去年以来,市社科联以创建基层社科系统典范单位为目标,努力探索创新社科规划工作新模式,社科规划工作质效进一步提升。
聚焦提高课题研究实效性,创新实施社科规划“全链条”机制。
针对社科成果转化率不高、服务大局实效性不强的问题,2022年8月,探索建立了“全链条”社会科学课题规划管理机制。一方面,在“起点”上更加注重科学选题符合现实需要。2022年9月9日,以“您认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研究哪些重大课题”为题,通过市级报纸、电视、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并首次采用了新闻发布会的形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社科课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共征集课题130余个,其中涉及经济建设、社会民生等领域的达到了65%,充分反映了市民心声,彻底打破了以往主要由社科工作者提报课题的惯例,有效提升了社科规划选题的科学性、精准度。另一方面,在“终点”上更加注重成果转化推动实际工作。对完成的重点课题应用对策部分,经鉴定达到呈报要求后,通过《东营社科要报》直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及时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的参考依据。先后提报的《东营市轮胎工业鲜明品牌建设方案》《东营市沿海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研究》等应用对策研究成果已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在社科优秀成果评选工作中,对虽未公开发表,但确有较高学术水平,或被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推广应用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参评社科成果奖,充分调动社科工作者的资政建言积极性。
聚焦提高课题管理长效性,修订完善社科规划管理机制。
针对社科规划课题管理办法滞后问题,4月12日制定出台了《东营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管理规定》。
一是科学设计课题类别,厘清研究方向。将课题类型分为重大课题、重点课题、常规课题、部门共建课题和专项课题五大类型。重大课题主要是对推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具有支撑作用,对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理论问题的一般性基础研究,或者涉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现实问题的应用对策性研究。重点课题主要是围绕全市区域特色鲜明、具有较大影响的领域,开展横向研究或纵向研究,力求形成独特性、前瞻性、实效性强的理论成果。常规课题主要是鼓励引导广大社科工作者从事基础性探索性研究,培育壮大东营市社科人才队伍。部门共建课题主要涉及行业主管部门为解决某一重大难点问题,委托研究团队开展课题研究。专项课题围绕国家和省、市阶段性战略部署、创新举措、重点任务开展课题研究。
二是优化课题立项程序,科学评审定题。课题立项环节注重评审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重点考察课题的决策价值、研究储备、团队构成、创新观点等因素,针对不同类型的课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优中选优确定中标课题组。经专家评审,截止2023年5月23日,2023年度社科规划项目共评选出立项课题614项,设立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四新’经济和数字经济”“黄河文化”“生态文明”“乡村振兴”“人才引领‘四链’融合”和“精神文明”等7个研究专项。
三是完善课题评审机制,确保研究质量。明确课题成果主要形式为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等三种。成果形式为专著的,应公开出版。成果形式为论文的,应公开发表,或在全国性学术研讨中论文收录或获奖。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的,须经专家鉴定后予以结项;获得市以上党委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可免于鉴定。对未通过鉴定的课题,课题组应在1个月内对研究成果进行修改并重新申请结项鉴定。如规划课题仍未能通过鉴定将予以撤销。
聚焦提高学术研究严肃性,深化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在学风建设上下功夫。比如,通过开展下沉基层强学风转作风。5月31日,市社科联举行了“强学风、转作风,百名社科专家下基层”活动启动仪式,遵循“1211”工作思路,即扛牢凝心铸魂这一工作目标,聚焦“面向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面向社会大众开展社科普及”两个方向,依靠社科工作者这一人才队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科学方法,引导社科专家在一线体悟实训中全面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一线调查研究中提出务实管用的对策建议,在一线理论宣讲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一线监督考核中推动社科专家与广大群众“连心走亲”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比如,通过专题培训明思路强本领。6月21日,市社科联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了全市社科理论骨干培训班,邀请山东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崔树义教授以“做好应用类社科课题的几点体会”为主题,围绕社科项目如何选题、论证、研究、结题及撰写成果要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帮助各课题组在课题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少走弯路,不断提高社科研究的方向感、敏感度和工作质效,3000余人参会,进一步提高了东营市哲学社科队伍应用对策研究能力。同时,持续严厉打击剽窃、抄袭、找枪手等学术造假行为,倡树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
下一步,市社科联将进一步发挥党委政府联系社科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广大社科工作者积极参与社科规划课题研究,更好地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