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东营频道>内容详情

《2023年东营市人才流动便利度提升专项行动方案》解读

2023-07-15 14:34:57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薛凯旋

7月13日下午,东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劳动力市场监管和提升人才流动便利度领域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级调研员王晓军,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三级调研员张纯洁参加会议并介绍有关情况。

发布会上,张纯洁就《2023年东营市人才流动便利度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十一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介绍。

开展“人力资源服务质效提升年”专项行动。深入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赋能聚力”工程,提升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水平。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纽带作用,举办人力资源服务业促就业专场招聘会。开展区域联合引才,举办“黄河流域高校行”“百名博硕走进黄河口”等系列活动。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扬帆计划、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确保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稳中有升。

深入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提质扩面。针对以技能人才为主体的规模以上企业,积极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探索推进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实现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在主导产业领域全覆盖,12月底前,备案企业达到400家。

深化人才政策“最优加一点”实施落实机制。兑现落实好“人才新政40条”,优化推广“非申即享”等政策落实兑现机制。分类制定人才政策包,编制发布2023年度全市人才政策清单,更新“东营人才政策字典”,强化人才政策按需精准宣传推介。组织开展人才政策实施绩效评价。

加强青年人才引育创新。实施“百千万青年人才集聚计划”,12月底前,优化“东营名校名企直通车”全链条引才机制,省市县联动开展100场以上线下引才活动,全年引进100名博士、1000名硕士、3万名大学生。实施博士后人才集聚计划,大力推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服务工作。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技能兴市”行动,11月底前,出台加强新时代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东营工匠”学制班培养、“金蓝领”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统筹开展黄河口职业技能竞赛。

开展“人才一件事”主题服务。发挥“黄河三角洲人才之家”服务阵地作用,推广“人才码”服务应用,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人才服务体系,打造永久性、标志性、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

优化因公出国、外国人来华等管理服务。用好山东省因公出国审护签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出国审批、护照办理、签证申办、外国人来华邀请“一网通办”,加强APEC商务旅行卡宣传推介,精简办事流程,提升办事效率,实现外事管理服务科学化、专业化、标准化。11月底前,整合外事资源,完善“东营外事通”涉外事项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让更多企业、市民及外籍人士享受涉外服务便利。

优化提升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转递服务。深入推行电子证照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服务事项中的应用,采用“网上预审+邮寄”模式,围绕“全省通办”,实现线上“全程网办”。9月底前,建立邮政特快和机要通信双渠道转递模式,切实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转递服务便利度。

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11月底前,成立东营市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和市场化服务资源,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专业化、精准化服务。完善“东营优才卡”线上服务平台应用功能,在“爱山东”东营分厅上线“东营优才卡”专区。推动高层次人才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高层次人才服务指南。

健全完善乡村振兴人才分类评价制度体系。12月底前,开展农民职称评审、农民技能认定、乡村振兴传统技艺技能大赛。开展集中研修、导师结对、梯次储备式培育,不断提升“头雁”服务乡村振兴的综合素质能力。建立激励机制和使用机制,吸引更多人才、更多项目服务乡村振兴。

深化高技能人才“工匠学制班”培养模式。12月底前,围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项目技术改造,重点面向全市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在职职工,深化高技能人才“工匠学制班”培养模式,加大技师、高级技师培养规模和力度。创新“师带徒”培养新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名师传帮带的传统优势,开展“师带徒”高技能人才培养,解决工学矛盾问题。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赵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