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治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课题。在今年的“三夏”生产中,利津县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做好农机农艺结合,有效提高了小麦产量和品质。
眼下,渤海农场种植户王建泉的150亩小麦喜获丰收,这是经过盐碱地改良后小麦第一年成熟,根据现场实打实收,小麦产量令他十分满意。
种植户王建泉:原先这是一片盐碱地,经过土地改良之后,我们第一年种小麦,现在小麦的长势达到现在的亩产600斤以上,我们已经感觉比较满意了。
几乎寸草不生的重度盐碱地能达到如今的产量,离不开耐盐碱品种的选育。山东汇邦渤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山东省农科院合作,在利津县开展了大豆、玉米、小麦等十几个种类50多个品种的耐盐碱筛选试验,其中王建泉种植的“农大761”就属于一级耐盐碱小麦品种。
山东汇邦渤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部总农艺师付学胜:从这几个品种选择出比较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下一步,通过明年继续扩大种植,然后再实验示范,再进一步确定它在当地的栽培品种的主体地位。
良种也需配好地。在小麦播种之初,这里的部分地块是土壤含盐量超过10‰的重度盐碱地。为有效改良盐碱地,利津县创新探索暗管排盐的方式,把带有小孔的排碱暗管埋于地表下0.8至1.5米的深度,结合灌溉淋洗将盐分排走,逐步将土壤含盐量降低到3‰。
山东汇邦渤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部总农艺师付学胜:通过砂质过滤,然后把水集中到管里,整个地表就像漏斗似的,都上这个(地方)聚集,在排水的过程中,把盐分带到地外来了。
“良种”“良法”的合成发力,“唤醒”了盐碱地上万亩良田。今年,利津县可新增耕地15000余亩,增加粮食产能1200万公斤,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利津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崔慧慧:选用优良的种子和科学的种植方法,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强农作物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使得农业生产更加稳定、可持续。
来源:利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