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东营频道>内容详情

东营: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不断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2024-10-25 15:20:35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张宇轩

10月24日,东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增进民生福祉”系列新闻发布会——基本医疗专场。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鲍建强,市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谦,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宋小朋参加发布会并介绍东营市优化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有关情况。

 

鲍建强介绍,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牢固树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深入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了健康保障。

强化内涵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医疗资源加快扩容提质。总投资88.24亿元的16处市、县重点卫生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到1938家,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4.30人、注册护士4.88人,均居全省第2位。

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出台《全市医疗卫生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育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通过千名英才进东营、校园招聘、公开招聘等形式,今年引进博士研究生、副高级以上职称等高层次人才(团队)112人,招聘硕士研究生199人。深化“双百名医进东营”活动,在三级公立医院设立黄河口名医馆,382名国内知名专家定期到东营市坐诊、带教、科研,带动提升东营市医疗服务水平。在全市范围内遴选131名临床业务骨干到省内外高水平医院进修,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完善。

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有序推进。实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511”规划,评选市级医疗卫生领军专科5个、优势专科10个、培育专科10个。全市1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与省内外知名医院66个专科团队建立专科医联体,临床重点专科群初步成型,专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优化就医流程,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深化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全市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信息平台和影像云于8月份正式启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对101项医学检验结果和300项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实行互认。截至目前,已完成患者检查检验结果调阅5.78万余次,互认3.17万余次,为患者节约费用108万元。

优化慢病患者就医服务。推出“慢性病人群就医服务一件事”,完善互联网医院建设,全市5家互联网医院开设线上科室181个,每周排班医生797人,已接诊26280人次;8家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开设慢病诊疗中心,为慢病患者提供诊疗一站式服务,已接诊患者20余万人次。

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推广应用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各类医疗机构运用辅助诊疗系统开具中药处方14384张,中医诊疗能力明显提升;推行“黄河口名医堂”线上诊疗服务,完成中医药线上线下一体化咨询、复诊服务3320人次;实施“中药处方一件事”改革,在全省率先且唯一实现市域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处方流转、中药调剂、煎煮、配送以及中药饮片溯源全程在线管理。截至9月底,5处共享中药房完成中药处方调剂29.64万张,免费配送患者9.61万人次。

注重模式创新,改进医疗服务品质

创新服务举措。组织市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负责人开展“换位思考促提升”医疗服务体验式调研,实施医疗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卫生健康便民惠民行动,推出各类惠民便民举措52项,17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全部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开展多学科诊疗,推行“潮汐式”门诊,为患者就医提供全流程、集约化服务。

改善老年人就医体验。实施提升老年人就医便利化专项行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开通电话、网络、现场等多种挂号方式,预留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保留人工服务窗口和现金支付方式,建立专门导诊和志愿服务队伍,为老年人提供全流程陪诊服务,让老年人就诊无忧。

完善医疗转运服务体系。探索开展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开通“968120”非急救转运热线,实现院前急救与非急救集中受理、分类调度、有序运行,市域内医疗转运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均衡资源布局,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市建成5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27个专科联盟,医共体牵头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全覆盖;开展“百名医护进乡村”活动,从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选派338名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下沉基层开展对口帮扶;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名医基层工作站81处,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级医院的专家服务。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实施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95家村卫生室完成“五有两全三提升”改造提升;开展“四送四进四提升”和“健康科普进万家”活动,今年以来,组织义诊和健康科普巡讲2415场次,服务群众36.89万人次;扎实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5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功能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23年度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考核位居全省第1位。

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中医药特色疗法推广应用专项行动,建立“市级基地-县区中心-镇街服务站”三级中医药特色疗法推广应用体系,推广中医药特色疗法30余项;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攻坚提升行动,培育建设基层中医药服务精品中医馆10处、特色中医阁50处,新设置治未病中心2处,95.5 %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突出分类施策,保障重点人群健康

加快发展婴幼儿托育服务。积极推进托幼一体、社区托育设施、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逐步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全市托育服务机构达到218家,可提供托位11551个,千人口托位数达到5.25个,方便群众“家门口”就近送托。

全面优化妇幼健康服务。开展城乡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4.7万余人;推进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行动,全市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均达98%以上,13项主要指标已达消除要求;完成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9万人、20.9万剂次,全程接种率达到97.12%;实施适龄女孩免费接种HPV疫苗项目,目前已完成接种3731人。

规范慢性病患者管理。在全市开展“三高两重”慢性病人群全周期健康管理工作,全面推行“健康信用中心”,完成重点人群筛查93万余人,纳入管理17.7万余人,356万人次参与健康积分。

积极推进老年健康服务。全市医养结合机构总数达到33家、床位5588张;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居家智慧医养服务平台已上线使用;完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建成标准化安宁疗护病区9处、标准化安宁疗护床位160张,全方位保障老年人健康。

加大改革力度,提升医疗保障水平

完善医保制度体系。将辅助生殖费用纳入门诊报销范围,参保职工和居民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1.5万元、0.5万元。将视神经脊髓炎等14种疾病纳入门诊单独支付病种保障范围。明确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和职工医保最低缴费年限但未办理养老保险退休的灵活就业人员,也可申请享受退休职工医保待遇。充分发挥学平险和惠民保各自优势,推出“东营惠民保”成长守护版。

强化就医购药保障。市内全部门诊统筹药店上线药品价格比价查询功能,群众可通过手机一键查看药店的药品价格、位置、库存等信息。门诊统筹药店总数扩大到607家,制作门诊统筹药店分布地图,方便群众查询并就近选择购药地点。将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全部纳入“双通道”管理范围,全市“双通道”药品总数量达到523种,“双通道”药店增至26家,实现县区全覆盖。

全面提高经办服务能力。发布基层医保服务地图,群众可查询并导航至医保工作站(点)。提升电话咨询服务水平,打造“视频+智能AI助手+热线电话”线上服务大厅。将个人账户共济范围扩大至近亲属,实现省内跨统筹区个账共济。加强医保码应用宣传引导,医保码应用结算率、医保移动支付结算率均居全省前列。

加强监管力度,筑牢药品安全防线

加强医疗价格监督检查。重点打击医药领域不按规定明码标价、哄抬药品价格、价格串通、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充分运用行政约谈、提醒告诫等多种手段,规范收费公示牌标示项目、内容,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确保缴费个人缴的清楚、明白、放心。今年以来,共检查医院、诊所等医疗单位115家,查办医疗服务价格案件6件,罚没款共计118余万元。

加强风险排查防控。深入开展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健全常态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对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实施年度全覆盖检查,严防严控质量安全风险,依法查处非法渠道购进、无证经营药品等违法违规行为。截至目前,全市检查药品零售企业885家、医疗机构1212家、预防接种单位115家。

加强药品质量抽检。严格落实省市抽检计划,突出监督抽检的覆盖面、靶向性,加大对中药饮片、冷藏药品、集采中选品种和临床常用药械的抽检力度,组织抽检药品467批次、医疗器械32批次、化妆品70批次。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赵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