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张宇轩
11月21日,东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法治政府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六场——市科学技术局专场。
会上,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农业农村与社会发展促进科科长郭坤就东营市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介绍。
据介绍,市科学技术局聚焦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科研攻关,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工作,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
以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为引领,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2022年12月获批建设,是全省第3家、全国农业领域第5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5月正式启动运行。国创中心搭建起面向全国的“1+3+16+N”协同创新体系,汇聚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48家高校院所、108个专家人才团队,先后承担实施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59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26项,突破转化关键核心技术23项。全市布局了国家盐碱地农业科学观测试验站、中科东营分子设计育种研究中心等36处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了东营市滨海盐碱地绿色开发及生态保护重点实验室等23处市级科技创新平台,以国创中心领衔的创新平台“混合编队”逐步成型。
推进实施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突破农业生产关键技术。支持鼓励我市农业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以产学研形式组建创新联合体,围绕盐碱地农业、生态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我市重点农业领域,积极申报各级各类农业科技研发计划项目,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的研发和推广工作。目前全市在研省科技示范工程、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农业良种工程、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等省级科技项目35项,总计获得省财政资金支持超4亿元。设立市级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专项,重点支持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我市的落地转化,已支持盐碱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关键技术、盐碱地林下高效种养关键技术等项目8项。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已筛选培育出小麦、大豆、藜麦、苜蓿、花生等耐盐碱作物新品种(系)60余个,推广盐碱地稻麦轮作技术等盐碱地利用新技术新模式20余项。
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着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全市已备案省级特派员240名,组建水稻、食用菌、大闸蟹等省级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7支,果树、家禽等市级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6支,上联专家与院所、下联企业和农户,面向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开展专家基层行、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示范等产学研活动,加快农业技术成果的引进和转化。今年以来,全市科技特派员总计开展现场技术指导1458次、农业科技培训242次、培训农业科技人员数量11344人次、解决产业发展关键问题211个,带动全市农业产业增收97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