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东营频道>内容详情

“需求”“施策”双对接 “线上”“线下”同发力 “惠农”“慧农”齐推进 东营市科技特派员创新服务模式为乡村振兴“添智增力”

2024-12-17 15:02:47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今年,为了拓宽水稻企业销售新途径,东营市水稻产业服务团联合本来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水稻田间打造东营市第一家‘黄河口大米溯源直播基地’,从水稻种植、水肥管理、绿色防控、成熟收获以及大米加工等溯源直播,让消费者真实体验黄河口大米‘从一粒种子’到‘一粒大米’完美蜕变全过程,通过新的销售模式,进一步提升黄河口大米品牌知名度,增加黄河口大米生产企业的销售量。”近日,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东营市水稻产业服务团团长魏立兴告诉记者,“作为科技特派员,我们不但建立示范基地开展定点帮扶,开展多元化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而且积极对接专家团队和新型经营主体,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落地实施。”

深耕基层,科技赋能,像魏立兴一样长期扎根基层的科技特派员还有很多。近年来,东营市秉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乡村振兴。目前,东营市服务期内科技特派员240人,省市级产业服务团总数13支,涵盖水稻、大闸蟹、牧草、食用菌等我市特色产业领域。2024年,全市科技特派员聚焦农技推广,持续深入服务三农,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工作成效显著。

完善管理体系,凝聚科技特派员强大合力。建立常态化调度机制,强化特派员日常管理效能,为确保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有序推进与高效执行,市科技局建立了一套月度总结、季度报告、半年汇报的日常管理机制,进一步凝聚共识,共同推进乡村振兴。优化绩效评价,综合考量特派员在技术推广成效、农民培训质量、产业帮扶成果、科技创新突破等多个维度的表现,并择优推荐11人参加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的评选,旨在通过树立一批身边的先进典型,激发全体特派员的工作热情与创新活力,引领更多科技特派员扎根基层、服务乡村。

创新服务模式,强化农技推广力度。“需求”“施策”双对接,提高服务精准度。东营市科技特派员深入走访了一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智联农创现代农业示范园、梅家村等30多家农业企业、合作社、种植户和村镇等,主动征集病虫害防治、设施农业大棚种植、良种繁育等技术需求38项。以需求为导向,开展精准对接服务,解决农业技术难题66个,推介适用技术、品种95项,受益农业企业家、农业合作社成员、种养大户等135人,带动增收195万元。“线上”“线下”同发力,提升服务时效度。通过电话连线、线上视频、现场指导、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有效帮助企业、农民解决实际困难。2024年以来,开展线上线下技术指导2000余次,举办各类培训242场次,解决问题211个。其中,水稻产业服务团开发了微信小程序“盐之荟”智慧农业实用软件,利用拍照识别功能,可以快速对水稻病虫草害进行诊断,并给出防治方法。软件还提供了专家问诊、技术课堂、配药方案推荐等线上服务功能。目前,该软件正在试运行阶段。“惠农”“慧农”齐推进,提升服务满意度。为广泛有效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传授先进种养技术,市科技局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科技‘赶大集’惠农‘零距离’”送农业技术下乡活动,截至目前,活动开展7场,仍在持续推进。活动期间,科技特派员奔赴各县区,开展科普宣传和技术指导,累计为村民发放农业科技宣传资料1500余份,实用技术丛书200余册。同时,结合农时农事需要,积极提供技术指导,手把手传授先进技术,“慧”及农民成为懂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新农人”,有效提高了科技“慧农”“惠农”质效。

聚焦产业提升,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基地建设,围绕东营市特色产业,13支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组团”作战,联合各领域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共建示范基地,依托示范基地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科技成果。2024年,各服务团累计示范推广应用面积5.8万亩,示范农业科技成果61个,引进推广新品种181个、新技术117个,有效带动产业增收9715万元。开展联合攻关,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优势,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制定地方标准、承担科研项目等,促进技术推广转化。2024年,服务团参与制定《白榆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农村粪污资源一体化利用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10项;参与“畜禽精细化养殖模式与关键技术研究应用”、“黄河三角洲对虾温棚生态育养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等科研项目8项,有效带动先进技术从实验室到生产实践的转化应用,促进了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来源:东营日报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赵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