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东营频道>内容详情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全力推进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赋能发展 可持续引领未来

2025-04-02 10:18:20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如果要以“东营的海”为题作画,大多数人会描绘出河海交汇、日出日落、海浪海鸥等元素。而在东营港北部这片广阔深邃的大海中,还有一道崭新的风景线——不停转动的“大风车”。

渤和风电场,风机叶轮随风转动,风与电的能量转换悄然进行;中控基地,大屏幕上数据跳动,助力运维人员精准调控……东营港北部海域“狭管效应”明显,海上风力资源优越,开发海上风电清洁能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分公司渤和风电场位于东营港北部海域,是国家能源集团在山东投运的首个海上风电项目,于2023年6月25日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已为当地输送绿电22.68亿千瓦时。“渤和风电场风电机组叶轮直径230米,轮毂高130米,扫风面积超过6个足球场,风机单支叶片长度112米,曾创下国内风机叶片最长纪录。”渤和风电场相关负责人说。

渤和风电场项目总投资约53亿元,布置59台8.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501.5兆瓦。风电场场区水深17米至19米,场址中心离岸距离约19公里,配套建设一座220千伏海上升压站。风电机组发出电能通过35千伏集电海底电缆接入海上升压站,升压后通过2回220千伏海底电缆接入陆上集控中心,并以220千伏电压等级接入电网。渤和风电场的建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体现,每年节约标煤约4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7万吨,还可减少大量的灰渣及烟尘排放,节能减排效益显著。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产业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石化产业集聚优势、港口物流优势和风光电资源优势,以打造完整产业链为核心,推动传统能源产业绿色升级、新能源产业强势崛起,全力打造“绿色、高效、安全、稳定”的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样板。

大力构建新能源体系。海上风电成果斐然,3个渤中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总装机140万千瓦,发出全国平价海上风电首度“绿电”。海上岸电直供项目规模庞大,高峰年预计降低天然气消耗15亿立方米,年节能近65万吨标准煤。海水利用也有突破,投资5.7亿元的东营港海水淡化项目(一期)已实现年产脱盐水1800万吨,营收超2亿元,带动就业50余人,为园区海水利用起到示范作用。

碳排放管理不断强化。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设立2000万元专项奖补资金,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开发锅炉烟气CO2捕集及同步制氮技术。东营港城热力CO2捕集试点项目(一期)年捕集超10万吨,海科瑞林甲醇制氢装置捕集能力达15万吨/年。在此基础上,率先研发化工园区CCUS全过程技术体系,并逐步推广应用,构建资源循环闭合圈。

绿色循环发展势头良好。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积极引导企业以装置互连、管道互通、原料隔墙供应模式,打造循环经济。实现大企业内部“小循环”、企业间“中循环”以及区域“大循环”。原料产品封闭运输,产业梯次布局,企业上下游原料互供,降低安全环保风险,强化园区发展优势,保障循环可持续发展。

来源:东营网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赵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