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张宇轩
4月10日,东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
会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矿科科长韩克冰就东营市在拓展地热多元应用场景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进行介绍。
据介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能源结构调整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改革要求,东营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立足全市地热资源禀赋,编制《东营市地热开发专项规划》,创新提出“一基地两样板”的发展布局。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技术突破,致力于推动地热资源开发与产业布局的深度融合,助力全市能源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打造清洁能源燃煤替代样板区。以中心城区、河口城区、利津城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孤岛-仙河等区域为核心,创新“地热+”民生供暖模式,推动燃煤替代规模化应用。通过重点项目引领,2024年供暖季全市地热供暖面积达到1500万平方米,2025年计划新增1000万平方米,通过地热供暖替代,住户冬季供暖温度比往年普遍提升2-3度,切实提升居民幸福感。
构建地热与水产养殖融合样板区。在河口北部、垦利东部、现代农业示范区等沿海区域,进一步推动地热在水产养殖等领域应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利津刁口通威渔业公司利用地热+余热回收技术为厂区供暖和2万立方米养殖水体加热,通过梯级利用,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循环水南美对虾养殖工厂,供热成本大幅度降低,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建设地热与温室种植产业融合样板区。以黄三角农高区、东营区南部、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地区为重点,发挥地方产业经济优势,开展地热与农业综合利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牛庄无烟小镇利用供暖余热通过梯级换热技术为10万平现代花卉产业基地实现温室供暖,双福花卉建成长江以北规模最大的兰花基地,同时入选国家能源局《全国可再生能源供暖典型案例汇编》。
盘活油田废弃井资源,实现居民供暖和工业用热综合利用。在胜利油田辛109区域,创新废弃井改造地热井技术,成功为海通骏景、伟浩假日广场等小区15.2万平方米建筑提供冬季供暖,并同步服务油田生产工业用热需求。这一模式为油田地热资源规模化开发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此外,东营市还积极探索地热能在高温发电、工业企业低温蒸汽替代、干热岩储能及多能互补等领域的创新应用,进一步释放地热能开发潜能。东营市将继续以改革为引领,深化地热能开发利用模式创新,推动政策、技术和市场协同发力,为全市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结构优化提供更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