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东营频道>内容详情

深耕碧海 牧渔未来!东营现代渔业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

2025-05-12 08:19:24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海风轻拂,略带凉意的海水泛起粼粼波光。在垦利区,东营海跃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的海水池塘边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身着专业潜水服的工人们有序潜入水中,熟练采捕海参。渐次浮出水面的网兜中装满了肥美的海参,在阳光下泛着莹润光泽。这丰收的场景,引得岸边围观的人们阵阵欢呼,喜悦与满足洋溢在人们的脸上。这幕丰收图景,正是东营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写照。 

今年以来,东营锚定打造环渤海现代渔业强市目标,坚持绿色低碳、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的发展理念,加快推动渔业全产业链融合,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1至3月,全市水产品产量实现稳步增长,总产量达6.45万吨,同比增长3.82%。其中,海水产品产量5.18万吨,同比增长3.8%;淡水产品产量1.27万吨,同比增长3.88%,实现“开门稳”“开门红”。 

新质生产力激活“蓝色粮仓” 

黄河口大闸蟹标准化养殖池塘。

站在渤海湾畔,东营463公里的蜿蜒海岸线犹如蓝色琴弦,奏响向海图强的澎湃乐章。在这片广袤的蓝色疆土上,东营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驱动现代渔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在宜渔荒碱地上,22家水产苗种生产单位加快培育“耐碱基因”新品种。南美白对虾新品种“海兴农3号”、海参新品种“华春1号”“鲁海2号”通过农业农村部认定,实施黄河口大闸蟹良种研发和培育行动,推进中朗、海大等对虾种业园区建设,建成北方最大的花鲈工厂化苗种基地,年繁育各类苗种超500亿单位。

近年来,东营市深化科技创新驱动,催生“水中”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渔业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蝶变升级。阔海公司自主研发的视觉识别机器人,对60余万组对虾生长情况进行数字建模,监测识别对虾生长率、摄食率等数据,自动采集水质、精准投饵,节省人工50%以上。该技术创新了智慧化养殖模式,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深度融入对虾产业,大幅提升了工厂化养殖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通威公司创新双循环养殖法,投资建设国内最大的单体循环水养殖基地,率先将液氧及超滤系统引入成虾养殖体系中,提高了对虾的养殖成活率和质量,其生产的“利津滨海对虾”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建成国内首家工厂化对虾养殖与屋顶光伏融合发展的现代化零碳超级工厂——东营零碳BIPV渔业养殖循环产业园,推进工厂化对虾养殖与光伏新能源结合,提升渔业产业价值,达到绿色、低碳的双向发展目标。 

在智能化技术推动下,东营现代渔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新质生产力持续激活“蓝色粮仓”,让这片蓝色海域真正成为丰饶的“粮仓”,使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引擎。 

守护碧海筑牢生态底色 

在追求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东营人深知,生态保护是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始终将海洋生态保护置于重要位置,坚持“防、养、护、管”四维联动,构建起海洋生态保护立体网络,全力守护这片蓝色家园。“防”字为先,从源头把控,严格管控各类污染源,保护海洋的绿色底色;“养”字筑基,科学开展养殖活动,不断刷新生物种群数量,为海洋生态注入生机;“护”字为辅,精心养护开发本地生物资源,让海洋生物多样性得以持续;“管”字从严,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巩固海洋生态修复成效。 

东营积极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控制制度,持续推进海洋伏季休渔和黄河禁渔管理工作,渔业资源得到了有效养护。同时,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十四五”期间放流水产苗种超50亿尾。今年4月8日,10万尾优质原生扣蟹苗种被科学投放至黄河口湿地,这不仅有助于补充黄河口大闸蟹的原生种群数量、优化水域生态结构,还将进一步提升黄河口大闸蟹的品牌影响力,推动地方特色渔业的健康发展。 

如今,在东营的广袤水域,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半滑舌鳎日渐丰富,国家二级保护鱼类野生松江鲈鱼、濒危物种黄河刀鱼等珍稀鱼类也重现水域。渤海之滨,绵延的海岸线上,生态保护与渔业发展正奏响和谐共生的交响曲。 

“金招牌”绘就蓝色经济新图景 

东营聚力打造“黄河口农品·盐碱地特产”品牌矩阵,推动黄河口名优水产品品牌叫响齐鲁、走向全国。近年来,现代渔业品牌培育积厚成势,无论是获得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的黄河口大闸蟹,还是入选山东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的通和文蛤、海跃海参,这些“金字招牌”都被越擦越亮。

 这些品牌的成功打造,不仅提升了东营水产品的市场知名度,也有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在产量与品质上实现双重突破。以黄河口大闸蟹为例,黄河水、盐碱地、北纬37°……优良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海淡水资源造就了黄河口大闸蟹“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独有特点。近年来,东营市积极突出品牌建设,连续多年举办黄河口大闸蟹开捕节和美食节,在北京、澳门等重点城市进行推介品鉴,积极探索发展模式创新,推动生态“小螃蟹”变身致富“大产业”。截至目前,全市黄河口大闸蟹养殖面积达到7万亩,品牌价值达到31.93亿元,连续四届蝉联“中国十大名蟹”。 

2024年,全市对虾产量7.5万吨,同比增长9.96%。东营市获批全省对虾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城市,垦利区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作为全国23个国家级试点项目之一顺利通过备案。东营通威渔业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家BAP和NSF“双认证”对虾养殖企业。东营市的对虾产业实现了产量与品质的双重提升,赢得了行业内外的高度认可。 

品牌承载着东营渔业人对品质的执着追求。通过强化品牌保护、提升品牌价值、拓展品牌影响力,让黄河口大闸蟹的鲜美、对虾的饱满、贝类的肥嫩、海参的滋补,跃动在南北食客的味蕾巅峰,成为推动东营渔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东营不断巩固水产品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体系,实现了渔业生产、水产品加工、渔文化休闲服务的融合协调发展。 

潮涌渤海湾,风劲启新程! 

在向海图强的时代浪潮中,东营市锚定建设环渤海现代特色渔业强市的宏伟蓝图,紧握大食物观的时代脉搏,以全产业链思维为笔,以创新与生态为墨,在盐碱滩涂的广袤天地与浩瀚碧波的壮阔海洋间,全力书写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来源:东营网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赵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