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6日上午,由中国作协会员、滨州市委讲师团负责人王其槐、中国作协会员解永敏、滨州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董锋磊一行到黄河口“渤海垦区”进行考察调研。
(左为:滨州市委讲师团团长、中国作协会员王其槐;中为:中国作协会员解永敏;右为:中国作协会员、东营市黄河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会会长巴兰华。)
渤海垦区以东营市垦利区为中心、分布利津县、河口区境内,为渤海平原抗日根据地重要区域,渤海平原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东创建的重要战略区,其旧址现存建筑及遗址反映了根据地后勤保障、兵员补充等战略智能,与山东其他根据地形成联防体系。
滨州市委宣传部文学作品项目长篇小说《大后方》,反映在抗战时期清河军分区抗日根据地反扫荡、解放三里庄、解放利津县城等战斗以及为前方提供补给、渤海银行、兵工厂等后勤工作的“渤海垦区”抗战历史为蓝本的红色文学作品。
东营市黄河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会会长巴兰华、办公室负责人戚万法陪同滨州一行参观了黄河文化馆第一、二红色基因传承展厅和当代黄河文化传承第四展厅。讲解员讲解了关于清河区抗日根据地后勤保障工作的历史史料和红色基因传承、抗战时期当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展示了部分珍贵图片和新闻资料。
东营市黄河文化促进会会长巴兰华表示,弘扬黄河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促进会的一项重要工作,由本会策划实施的沿黄九省“黄河文化万里行”,将山东沿黄九市有机串联起来,将各地的黄河文化优化,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掘黄河文化文献和宝贵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普及黄河文化。
滨州市委宣传部《大后方》调研组表示,滨州、东营二市以渤海为邻,以黄河为纽带,近在咫尺,当地生活习惯和民间风俗大同小异,在抗日战争时期荣辱与共,并肩作战;上世纪七十年代同属山东惠民地区,有着历史传统友谊和根深蒂固的血脉联系,期待今后能够以文学艺术、黄河文化加强两地的黄河文化交流,推动文旅融合,促进两地的黄河生态高质量发展。
来源:黄河文化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