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东营频道>内容详情

东营:以七大行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7年海洋石化主营收入预计6000亿

2025-07-31 14:56:4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张宇轩

7月30日,东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东营“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第十场。 

会上,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薄纯全就近日市政府印发实施的《东营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进行介绍。

《行动方案》包括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三大部分,提出实施7大行动19项工作任务。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发展是核心要义

海洋传统产业方面。推动现代海洋渔业提质增效。实施蓝色种业振兴计划,大力发展工厂化设施渔业,规划建设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培育黄河口名优水产品牌,促进现代渔业全产业链发展;推动海洋化工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氯碱化工与石油化工、氟化工等产业横向耦合,推动海洋石化产业提质扩量,2027年实现主营收入6000亿元。

海洋新兴产业方面。科学布局新能源产业。推进渤中海上风电、鲁北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加强电站、储能等设施建设,提升储输消纳能力;提高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开展深水井口、采油树等设备研制,深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建设;培育壮大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加快开发甲壳素、虾青素等海洋功能性食品和生物新材料产品,规划建设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突破发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支持沿海工业园区新上海水淡化项目,开展海水资源梯级开发利用,2027年淡化产能达到15万吨/日。

海洋服务业方面。提升海洋旅游业发展层次。规划建设海洋文旅项目,培育“黄河入海”世界级旅游线路,叫响“看完黄河来赶海”文旅品牌;培育海洋服务新兴业态。开发支持海洋产业发展的定制金融产品,扩大全市优势特色水产养殖保险覆盖范围,大力发展海洋工程勘察、海洋检测认证等服务业。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港口是重要战略支撑

加快重点港航项目规划建设。开展东营港15—20万吨级航道和大型深水泊位集群规划论证,推进25万吨级原油进口泊位及配套工程,建成亿吨深水大港。推进广利港区北方风电制造母港和河海联运项目建设,提高辐射带动能力。

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强化东营港区与中心城区、重点产业园区高效衔接,拓展港口服务功能,加快煤炭储备项目建设,构建“西煤东运”“北煤南运”新出口。规划提升仙河镇,打造高品质临港配套基地。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成果转化。开展市级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布局建设一批海洋领域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强化与高校院所合作,组织“专家企业行”,举办重点产业专场对接会,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衔接。

加强科技人才引进与培养。鼓励用人单位通过柔性方式引进海洋高端人才,组织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蓝色人才专项,订单式培养海洋技能人才。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坚持生态优先

加强海洋污染统筹治理。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和岸滩环境治理,强化入海河流总氮治理和入海排污口监管,加强港口环境整治、船舶污染防治,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

持续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实施互花米草防治攻坚、盐地碱蓬恢复、关键物种栖息地保护和原生植物保育等项目,提升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系统开展海洋碳汇研究。建立蓝碳资源数据库,实施滨海湿地增汇、贝藻礁固碳等项目,开展海洋碳汇核算方法学研究,建立海洋生态保护补偿和蓝碳交易机制,推动海洋碳汇价值实现。

持续恢复海洋生物资源。严格落实海洋伏季休渔和黄河禁渔制度,持续开展渔业资源养护,有效补充和恢复近海生物资源。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上安全是重要保障

强化海洋防灾减灾支撑保障。实施山东省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项目(东营段),强化海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信息。

提升海洋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建设新型海洋渔业综合管控平台,优化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化水平,深入开展海上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着力推进海上安全协同治理。用好“海上党建联盟”载体,建立健全海上安全工作机制,压实海上安全责任,全力维护海上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赵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