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张宇轩

10月28日,东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增进民生福祉”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基本医疗领域专场。

据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鲍建强介绍,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锚定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目标,着力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积极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持续推动医疗资源扩容、服务模式创新、基层能力提质、医疗保障优化,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强化资源供给,筑牢“病有良医”坚实根基
市人民医院、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牵头组建的3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运行高效,1至9月转诊会诊中心实现有序转诊1621人次。市政府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合作签约,市人民医院与上海理工大学共建“上海理工大学东营医疗技术研究院”。实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511”规划,推动全市1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与国内35家高水平医院组建专科医联体,成功培育市级重点专科25个,5个专科入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精品特色专科。实施高层次人才培育“123”工程,张运院士工作站落户市人民医院等。
夯实基层网底,畅通“就近有序”就医路径
市政府印发《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权责清单》,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六统一”管理,5个县区全部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市县域就诊率达到90%以上。东营市推动县域“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和“资源共享五大中心”建设,全市乡镇卫生院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实现远程心电、远程会诊全覆盖。实施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家推荐标准达标率62.5%,位居全省首位。
创新服务模式,打造“省心便捷”就医体验
东营市推进委市共建“互联网 医疗健康”示范市,推出静默认证等39项卫生信息化场景应用,全市医学检查检验互认项目扩至429项,在全省率先实现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互认全覆盖。成立市肿瘤防治中心、市脑病防治中心、市心血管病防治中心,构建整合型诊疗服务体系。创新开展“三高两重”慢性病患者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在全省率先实施“中药处方一件事”试点等。
聚焦重点人群,传递“温暖精准”健康关怀
东营市实施入托幼儿托育补贴政策,向二孩、三孩家庭发放托育补贴。实施“儿科服务年”行动,开展城乡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47445人次。推广应用居家智慧医养服务平台,建成老年病医院2所,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达到38家,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完善医保体系,彰显“普惠共享”政策实效
东营市将32种疾病纳入单独支付病种范围;居民普通门诊统筹报销比例由60%提高到65%,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报销比例由70%提高到75%;中医医疗机构起付标准较同级综合医疗机构起付标准下调20%。推动医保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27个医保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实现“市域通办”。
严守安全底线,强化“全程精准”用药监管
坚持全过程监管与风险防控齐抓,不断健全药品监管体系,加强医疗价格监督检查。重点打击医药领域不按规定明码标价、哄抬药品价格、价格串通、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充分运用行政约谈、提醒告诫等方式,规范收费公示项目、内容。加强药品风险防控。全面排查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使用环节风险隐患,扎实开展药品经营环节“清源”行动,以新开办药品零售企业和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药械经营使用单位为重点,严厉打击非法渠道购销、超范围经营、网络销售禁售药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药品质量抽检。坚持问题导向和风险防控原则,统筹落实省市抽检计划,突出抽检的覆盖面、靶向性,加大医疗机构制剂、中药饮片、冷藏药品、集采中选品种和临床常用药械的抽检力度,组织抽检药品428批次、医疗器械32批次、化妆品68批次,筑牢药品安全防线。
下一步,东营市将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为谱写健康东营建设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