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张宇轩
在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流传着一种被称为 “枣木杠子乱弹”的小调,因演唱时表演者以枣木做的梆子掌握节奏并指挥,便命名为“枣木杠子乱弹”,俗称“小调”“杂八调”。如今这种古老的民间曲艺形式,被当地群众赋予了新的内容,成为当地政策宣传和新农村建设的独特帮手。2009年,列入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资料图)
枣木杠子乱弹,起源于明初,发展于清康乾盛世,是一种深受人民喜爱的传统民间曲艺形式。其曲调优美动听,由历代无名艺人随意哼成,经过数百年不断加工和口耳相传,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枣木杠子乱弹的唱词来源广泛,既有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也有优秀剧目和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内容丰富多样,触景生情,即兴演唱。
枣木杠子乱弹伴奏乐器甚多,枣木杠子,为乐队指挥。扬琴、挫琴为主,二胡三弦为辅,佐以笛子、坠琴、阮。挫琴是该艺术形式非常独特的一种伴奏乐器,形同秦乐中的筑,又称半边辘轳头,称得上是一种“化石乐器”。
(资料图)
枣木杠子乱弹的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其作为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的代表,更在于它在当地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它既是当地人民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也是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同时,枣木杠子乱弹还蕴含着丰富的体育竞技元素,体现了人民对于身体健康和力量美的追求。
(资料图)
东营枣木杠子乱弹作为传统曲艺的瑰宝,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各种节庆活动、艺术院校演出等场合,枣木杠子乱弹的表演往往成为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观众们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还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民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