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张宇轩
(资料图)
黄河口草编,这一源自东营地区的独特民间手工艺,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当地乃至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成为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草编制作技艺历经数百年沉淀,不仅展示了黄河口地区人民的智慧与勤劳,更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黄河口草编技艺的起源可追溯到明清时期,那时黄河口地区的人民便利用红高粱秸秆、玉米皮等天然植物材料,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手工技艺,编织成各种实用而美观的器具。这一技艺在长期的传承中不断发展完善,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
随着时代的变迁,黄河口草编技艺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近代,随着工业化的冲击,传统手工艺一度面临失传的风险。然而,正是凭借着老一辈手艺人的坚守和新一代传承人的创新,黄河口草编技艺得以焕发出新的生机。近年来,该技艺不仅在技艺上有所突破,还在应用领域上得到了拓展,从最初的日常生活用品逐渐发展为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文化价值与传承人是黄河口草编技艺得以延续的重要支撑。这一技艺所蕴含的民间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是黄河口地区人民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同时,李光祥、张奎善这样的传承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创新,为这一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不仅将传统技艺发扬光大,还结合现代审美观念,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黄河口草编技艺以其独特的制作过程和精湛的手艺,展现出民间艺术瑰宝的魅力。从构思到选料,再到上色、烘烤成型,每一个步骤都凝聚了手艺人的心血和智慧。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出蓬勃的态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人的行列中,为草编技艺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资料图)
近年来,东营地区积极开展关于黄河口草编制作技艺的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为传承人和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技艺的传播和推广,还提高了人们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东营非遗黄河口草编制作技艺作为民间艺术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通过对这一技艺的深入了解和宣传,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