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饶县报送的《延长“婚庆+”产业链 “甜蜜经济”破阵出圈》工作案例,被山东省文明办《全省移风易俗工作案例选编》收录推广。
近年来,广饶县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通过“婚姻登记+”的多元模式,在改作风、聚资源、优服务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着力做好“亲民”“便民”“惠民”三篇文章,更好满足年轻人多元化、个性化的婚恋需求,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甜蜜动能”。
“婚姻登记+亲民化作风”,塑造婚姻登记新模式。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相关要求,以打造“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幸福窗口”为目标,不断强阵地、优服务、提效率,全面提升婚姻登记工作水平。一是打造婚姻登记新阵地。依托城南往事主题公园、西关小镇先后设立2处婚姻登记巡回点,将婚姻登记从传统政务大厅搬到公园式户外场地以及古色古香的文旅商街,推动婚姻登记服务从窗口向户外延伸。设置关帝庙祈福、婚俗小院、爱心告白墙等拍照打卡点,为新人营造唯美的户外婚礼殿堂,改变传统的“衙门”式环境,满足广大新人对仪式感和婚姻登记环境的需求,让婚姻服务更接地气。二是优化婚姻登记全流程。在原有婚姻登记、室内颁证等程序基础上,增加户外颁证、打卡拍照、婚姻家庭公益活动、非遗手工制作等环节,实现婚姻登记个性化服务和特色婚俗文化宣传的有机融合,为新人提供更加温馨浪漫、个性化的婚姻登记体验,让婚姻服务更暖人心。2024年以来,组织开展“缘定今生 爱满广饶”“甜蜜西关 情定七夕”“团‘剧’乐安·缘‘本’是你”剧本杀青年交友联谊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0余次,受益群众3000余人。三是推进婚姻登记下沉办。以创建全省婚姻登记信息数据质量提升试点为契机,立足群众需求,将服务窗口下沉到镇街一线,分期分批有序组织开展“集中补证下基层 暖心服务零距离”补领结婚证巡回服务行动,为群众提供拍照、查档、补证等“一站式”免费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办理“爱的证照”。
“婚姻登记+便民化资源”,释放“甜蜜经济”新活力。统筹各方资源,发挥婚恋资源聚集优势,串联县域优质文旅资源,链接婚礼承办、婚纱摄影、酒店餐饮、文化旅游等传统业态,围绕群众所需所想,推出便民利民举措,拉动产业消费内需,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甜蜜服务。一是打造三个聚集区。探索打造乐安街道“甜蜜经济”产业园、义乌“甜蜜经济”专业市场、西关小镇“甜蜜经济”示范街,建立集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县域“甜蜜经济”聚集区,吸引糖果生产厂家29家、婚庆用品店铺17家、婚恋服务商铺45家,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婚恋服务。二是建立一个便民手册。统筹三个聚集区以及县域内婚庆行业资源,创新编制《甜蜜便民手册》,提供糖果生产、婚庆用品销售、婚礼承办、婚宴酒店以及婚纱摄影等信息资源,为新人提供便利选择的同时助推经济发展。三是探索一种全新业态。抓住懒人经济、个性化婚礼体验和消费升级的机遇,依托西关小镇打造“甜蜜经济”示范街,延伸婚庆产业链,将婚庆与文旅、民宿、非遗、研学等行业相融合,联动多方企业实现资源共享,结合现场领证、线上直播、互动体验等一系列项目,打造“服务+产业+文化+旅游”的全新模式,为新人提供多种浪漫选择,满足年轻人对婚恋交友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婚姻登记+惠民化服务”,倡树移风易俗新风尚。充分发挥婚姻登记机关主引擎作用,深入宣传简约适度、文明健康的婚俗文化,引导群众合理消费,遏制铺张浪费。一是倡导喜事新办“简约”理念。采取网上调查和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广泛开展婚俗情况调查,制定广饶县喜事办理倡导标准,鼓励不要、少要彩礼,婚嫁彩礼总值不高于6万元,亲朋好友随礼不超过300元,婚宴不超过20桌,婚车不超过6辆。在婚姻登记大厅和巡回登记点设立婚姻文化墙、婚姻宣言等打卡点,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培育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引导新人婚事简办、反对铺张浪费。二是制定喜事新办“简•爱”清单。大量走访群众及婚庆行业,根据当地消费水平及民俗特点,确定符合实际的“简•爱”清单标准,倡导婚礼承办不超过10000元、婚宴酒店每桌不超过800元、婚纱摄影不超过3999元,将符合标准范围的套餐纳入清单,在婚姻登记大厅公示,得到群众普遍认可。据初步统计,70%的新人自主选择了“简•爱”清单,每年可节省婚礼承办、婚宴、婚纱摄影等开支3000余万元。三是提供喜事新办“简约”服务。串联西关小镇婚庆资源,汇聚一站式婚礼承办机构2家、珠宝首饰机构2家、花艺设计机构1家、婚纱摄影机构2家、民宿酒店1家,从伴手礼定制到婚礼策划,从手捧花设计到婚宴服务,从婚礼妆容到婚纱摄影等,为新人提供一条龙、多元化的全链条婚庆服务,联动商家发放“婚庆大礼包”,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同时让新人得实惠。
来源:广饶县人民政府网站